線上做公益可行?85% 民眾曾線上捐款 惜 44% 捐後不理

發佈時間:2022-11-16

原文網址

---

你也曾在網路上捐款做公益?根據社團法人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發表2022數位時代下的公益現況報告,超過 85% 捐款人有使用線上捐款,超過 7 成 4 捐款人為女性,不過可惜的是有 7 成民眾都是以不定期不定額方式捐款,另外有 44% 民眾在捐款後就不特別追蹤捐款動向。


根據調查發現,超過 7 成 4 捐款人為女性,39 歲以下捐款人超過6成,其中 30-39 歲佔 38.4% 為捐款主力。在捐款原因中,除了相信捐款可以幫助他人為主要因素,有 32% 的人把捐款視為一種社會投資、期待看到影響力的產生。

在實體及線上捐款的比例上發現,超過 85% 捐款人有使用線上捐款,最常利用線上信用卡刷卡(82.7%),其次為手機行動支付工具(28.7%)、線上郵局或銀行轉帳(22.7%),線上捐款平台的部份,除了組織的官方網站佔最大宗(77.8%),使用 LINE Pay 捐款者佔 32.1%、其中近 4 成 5 的使用者不到 30 歲。


對公益團體來說,能夠「定期定額」獲得穩定的支持才是能夠持續經營的最好狀態,然而調查報告指出,「定期定額」者佔36.1%、「不定期不定額」者佔70.9%,顯見推廣「定期定額」觀念還有努力空間。此外,捐款前後的責信與追蹤行為上也發現極大落差:超過8成的人捐款前會搜尋相關資訊,但捐款後,只剩下14%的人一定會持續追蹤、18%經常會持續追蹤、24%有時會持續追蹤,進一步探究捐款人「捐後不理」的原因,發現除了半數以上的人因為信任組織所以不特別追蹤,高達46.2%表示「純粹想發揮善心,有捐款就好」。

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秘書長沈怡如說明,學運帶起整體社會對於公益相關議題的關注,在無形中影響了當時的年輕一代,這群人比起過往世代更積極追求社會參與,更是相信自己的每一個行為都能啟動『善』的循環的一代。年輕的數位原生世代使用線上捐款、尤其是行動支付捐款的比例高於其他族群,在 LINE Pay 的使用比例上更高出許多。這不僅代表著利用數位工具做公益已成為趨勢,對公益團體來說也應該在軟體上有所因應,包括像是捐助流程、資安控管等都可加強。另外,公益組織需要細水長流的支持,以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推展的犬貓絕育計畫為例,在 2019 年要推廣『紮浪浪計畫』時曾因為要拓展規模並擴增合作動物醫院,一度面臨可能入不敷出的狀況,然透過持續宣導定期定額形式,目前定期定額的支持保持每年微幅成長,協會也穩定經營中。


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也期待在台灣公民社會逐漸成熟下,捐款人能有更多公益素養的自覺,透過「捐款五守則」來檢視自身的公益行為,也加深自己跟公益組織間的關係。「捐款五守則」包括(一)關注:減少衝動捐款,選擇有感的議題長期關注;(二)搜尋:主動搜尋公益團體相關資訊像是工作及財務報告、服務成果、捐款使用說明等;(三)常追蹤:無論透過社群媒體或訂閱電子報,時常追蹤組織的現況與服務進度;(四)求證:對於網路上的公益訊息都要保持警覺,若無法判斷,可參考像是「好事大平台」具公信力的單位;(五)承諾:藉由出錢、出力、或分享,持續支持公益團體,以長期承諾的形式成為公益團體實現變革的合作夥伴。
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