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浪動物的奮鬥者 為沒有選票的族群發聲

Image 3


發佈時間:2017-01-14
原文網址:https://ntujournal.com/2017/01/14/%E6%B5%81%E6%B5%AA%E5%8B%95%E7%89%A9%E7%9A%84%E5%A5%AE%E9%AC%A5%E8%80%85%E3%80%80%E7%82%BA%E6%B2%92%E6%9C%89%E9%81%B8%E7%A5%A8%E7%9A%84%E6%97%8F%E7%BE%A4%E7%99%BC%E8%81%B2/
---

其中相當重要的一個概念是流浪狗分類。除了棄養犬、在外頭出生長大的天生野犬外,還有台灣人相當熟悉的放養家犬。針對不同類別的流浪犬制定辦法,才能有效解決流浪動物問題。根據懷生相信動物協會的觀察,現今台北市的天生野犬占了近八成,要處理這類天生野犬的解決辦法就是大規模結紮。

台灣過去對於流浪動物的概念,多數就停留在TNVR上,卻忽略了結紮強度的問題。

img_0649▲流浪動物的繁殖快速,若結紮得太慢,數量很快就會補回來了。攝影/洪詩宸

「如果沒有紮到一定比例,很快就會生回來。」賴奕德說道。在台灣大學生物科技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賴奕德,過去曾翻譯許多國外與TNVR相關的論文,供網友瀏覽。其後又根據這些論文,發佈了一個模擬流浪動物族群消長的計算器,說明結紮強度的重要性,以及如何能夠更有效減少流浪動物。

「我們盡量做到100%,但要說一個可以做到的數字,就是80%以上。」盧莞宜說起懷生相信動物協會的做法。

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不僅到各級學校安排課程,還針對不同面向,執行許多計畫,如到澎湖七美島進行結紮的駐紮任務、針對流浪動物的紮浪浪計畫,以及鮮少見到的下鄉絕育行動。對於北部地區來說,棄犬與天生野犬能夠靠晶片施打與TNVR解決。但是中南部常見的放養家犬,卻是個相當棘手的存在。因此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的下鄉絕育行動,正是針對放養家犬所執行的計畫。

若是鄉野間,屋主將犬隻視為看門犬,而進行放養的話還好解決。最麻煩的是純粹只是餵食,卻沒有把牠當作寵物的狀況。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執行長劉晉佑說道,這類的狀況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好解決,人與狗的關係只存在餵食,卻非寵物,若是為養人被要求要替「寵物」絕育或是注射疫苗時,往往不願意負起這個責任。劉晉佑談到他們的應對方式,「我就跟你交換,我的醫療團隊來這裡解決問題,但是你要當他飼主。」

對於外界質疑結紮計畫與TNVR的問題,劉晉佑則回答道,成效很難評估:「但我們在這一個小小的地方去做努力,或許在我們不知道已經開始影響政策,影響了很多的人。」

社會風氣進步 但仍待努力

台灣流浪動物問題存在已久,從1990年代至今,已走過近30個年頭,當中有無數的動保團體,為了這群毛孩子的權益奔走。而社會的風氣也從對流浪動物嗤之以鼻,轉變成電影《十二夜》上映時,引起群眾的回響,進而促進立委通過零撲殺政策。

台灣的動保意識在進步,但很多事情仍尚待努力,「坦白說在這一塊有太多不正面的事情。但是你沒有絕望的權力。」劉晉佑說道:「我們自己先有這個希望,不然你沒有辦法達到你要的東西。」
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