踏入新的領域,就是現在!
柏銘是台灣之心的資深志工,到 2025 年為止,已經成為志工要滿 4 年了。當時疫情剛趨緩,正好結束一份工作的柏銘四處打工換宿,才想著來嘗試擔任志工,就看到我們正在招募為期兩週的恆春駐紮志工資訊。
「來就對了!」柏銘毫不猶豫的報名了駐紮志工,後續又接著參加了下鄉說明會,定期來到下鄉現場擔任志工,而一晃眼就過了 4 年。
在成為台灣之心的動保志工前,柏銘本來就偶爾會去不同的單位參與志工活動,而被問到「下鄉志工」和之前的志工經驗最大的差異,柏銘認為是靜態和動態的差別。「以前參加志工都是比較靜態的那種,像是在辦公室對對發票之類的,不過這邊是實體活動、實際接觸到動物,就能更了解要怎麼照顧。」
而下鄉絕育活動多在偏區舉行,這點也正好跟柏銘的喜好不謀而合。「我本來就很喜歡到處旅遊,所以有時報名比較遠的場次,就會提早到現場走走,看有什麼可以逛可以吃的。」
志工的特質,靠努力可以培養
問到柏銘,覺得來到台灣之心擔任下鄉志工,最需要的特質是什麼,他毫不猶豫的回答,是「細心」和「耐心」。「幫動物理毛要很細心,或者是注意動物手術後的狀況,有沒有嘔吐、會不會清醒太慢等等,都需要很仔細的觀察。」而耐心的部分,柏銘笑著說:「台灣之心的夥伴就都很熱情也很有耐心。下鄉活動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情,都不是講一兩次就可以很了解的,像是民眾如果對術後照顧有疑問,就要很有耐心的去重複說明。」
不過柏銘也認為,即使原本沒有這些特質,也能透過參加活動培養起來。「總之,先來嘗試看看就對了!」
註:下鄉絕育行動現場有為飼主辦理報到的「報到組」,以及為犬貓手術前理毛的「理毛組」,和照護手術後麻醉尚未退去的犬貓、幫助其甦醒的「術後組」。
了解動保議題,從現在開始
開始擔任志工後,覺得自己有沒有什麼改變?
柏銘認為,雖然性格上並沒有什麼顯著的改變,但隨著每一場的活動,他對於動物相關的議題都更加了解。「其實原本並沒有特別關注動保議題,只是單純喜歡貓貓狗狗,但現在對犬貓絕育有更多認識,也開始會關心其他的動保相關議題。」
對於想要嘗試來台灣之心參加志工活動,但還沒踏出第一步的大家,柏銘說:「我覺得不用擔心太多,夥伴們都很和善,也很常發生有趣的事情!」
未來,柏銘也將繼續和我們一起探索各個鄉鎮,共同為當地的遊蕩犬貓創造改變的契機。
你也想跟柏銘一樣,與協會夥伴到全台各地偏區,為當地的遊蕩犬貓盡一份心力嗎?
歡迎報名參加下鄉志工!協會不定期舉辦下鄉志工說明會,只要參加完說明會就可以開始你的志工旅程囉!